ETI行为守则的利与弊
2019-11-30 | 所属分类:ETI验厂咨询 | 关键词:
1.與行為守則打交道
我於1995年在亞洲專訊(AMRC,一個設在香港的民間團體)打工時與行為守則及企業社會責任開始打交道。當時利用行為守則去改善勞工權益是新生事物,而品牌公司與民間團體之間有極大不信任。兩者之間少有對話。民間團體認為守則是一張空話,被品牌公司用作公關手段去誤導消費者。品牌公司經常不守國際標準,而無真心真意去改善工廠工人的處境。品牌公司同樣不信任民間團體,認為他們是攪事份子,不值得合作。
2.行為守則的發展時而勢易
今日上述兩者不想共同討論的時代已經逝去。民間團體開始察覺到他們可以有效地與品牌公司接觸,及利用這些新工具去提升工人權益。今日,有不少例子證明品牌公司、民間團體及工會合作,利用守則去改善為跨國品牌公司生產貨物的工廠的工作條件,及遵守國際標準,例如,銳步(Reebok)與幾個民間團體合作在兩間工廠內去推動成立工人委員會,民選工會幹事,試圖透過這些委員會使工人的狀況得到持續性及實質性的改善。美國品牌傑普(GAP)最近亦宣佈在薩爾瓦多(中美洲)與UNITE(美國成衣工會)合作成立該國內第一個獨立及全面組織起來的出口成衣工廠。
3.各自把各有的觀點、經驗攤出來分享
品牌公司、民間團體及工會認識到共同合作可以互利及互補不足。
(A)品牌公司成員對經營環境、生產過程、分包及訂價有較多認識及瞭解;
(B)工會有長久支持勞工、國際勞工標準及組織的經驗;
(C)民間團體對影響工人的當地情況、文化及歷史有較多經驗及瞭解,並用適合當地需要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他們試過將當地工人的聲音帶到全球生產鏈的討論當中。
明顯地,三方共同行動可以帶來改變。互相分享經驗及意見,正是三人行必有我師言!過去幾年來彼此間重建的信任是使類似ETI這類三方合作機制獲得成功的主要因素。這亦是多元化合作所帶來的機會---探討新的方法去改變。
雖然彼此間時有不同意見,但亦找到解決問題的進取性方法去改善工廠標準。
4.守則未能解決的問題及限制
不單只不同參與者(Stakeholders利害有關人)的關係有所改變,我們對行為守則的限制及困難亦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例如:
(A)工廠檢查的質素,尤其是商業驗證公司所進行的驗證
驗證表面問題(流水作業式)
外行人做,不瞭解工廠的文化及問題
(B)只集中技術性問題,忽視系統(深層)問題
(C)太多守則,大多標準
(為不同品牌公司的標準)重複驗證
工廠管理層花太多時間應付驗證,又要守交貨期限,而非針對實質改善
工廠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兩本賬簿等,難以監察
(D)工人不認識行為守則,工人無介入執行及驗證
(E)工人投訴渠道不暢通,要靠外方驗查人員,買家來打救
(F)有限進展,並無持續性及實質改變。
經過幾年來的經歷,如今是要進一步提升的時候。雖然守則可帶來改變空間,但我們要有一套有創意的策略去達到有持續性的改善,ETI提供了一個平台去探討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個那個問題。
5.品牌公司推動勞工標準責無旁貸
品牌公司做生意,出產貨品的同時亦要兼顧行為守則的落實,並作出承諾。
驗查公司要快速交貨的影響:因為不能又要馬兒(承包商/生產商)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驗查公司應把外包及訂價政策與執行守則同步進行
6.行為守則是推動持續性改變的第一步
守則應被視為處理技術問題的入手,第二步應讓工人有份參與改善條件
守則是短線,以達到長線由工人參與去監察守法
守則是一個機會去擴大社會對話及擴展討論如何可以改善工人的生活
7.結論
ETI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去嘗試,建基於品牌公司與供應商的關係,北方民間團體與本地民間團體的關係,與及工會與工人的緊密關係。我希望大家站起來面對挑戰,建造一個工人權利被認可,與及工人有空間去保護本身權益的環境。